樂安居董事長張慶杰
1968年,張慶杰出生在潮陽縣港頭村。“那是一個(gè)連稀飯都吃不飽的地方,人均不到四分地。”作為家中的老大,張慶杰剛讀完小學(xué)就輟學(xué)賣水果幫補(bǔ)家用。1987年春節(jié),聽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說,深圳的錢比較好賺,于是不到20歲的張慶杰告別家人,踏上了深圳的淘金之路。
“來深圳的路上,我和同伴約定,等賺到五萬塊錢,就回去蓋房子算了!因?yàn)樵谖业募亦l(xiāng),蓋一棟房子大概要三、四萬。”就這樣,抱著蓋一棟房子的“遠(yuǎn)大”理想,張慶杰和同伴在現(xiàn)在深圳書城所在的小山坡上,租了以前部隊(duì)廢棄的一間水泥瓦房。
初來乍到的張慶杰,手中僅有的就是一輛舊單車和賣水果賺來的700元錢,此外一無所有。
不得已,張慶杰在深圳干回了老本行——賣水果。來深的第二天凌晨5點(diǎn),他踩了三個(gè)小時(shí)的單車,到南頭拿香蕉到人民橋小商品市場賣。“每一趟我都載100至200斤的香蕉,不過,深圳的香蕉很多都是用藥泡熟的,等不了兩天就會(huì)壞掉。最初由于不懂行情,幾乎天天都有很多香蕉賣不完?duì)€掉了,自己又吃不了,扔掉又心疼。”回憶剛來深圳的困難日子,張慶杰依然記憶猶新。
張告訴記者,一個(gè)月下來,賣水果的收入平均一天只有幾元錢,剛夠交房租,連糊口都成問題,更不要奢談賺錢蓋房子了。自己帶來的本錢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所剩無幾。
2000年,他在南山找到一塊約兩萬平米的地塊,本想做百貨超市,但那時(shí)南山大批樓盤都還沒建起來,顯得很荒涼沒人氣,不適合做超市,其他行業(yè)又不太熟悉。覺得建材市場應(yīng)該很有潛力,于是干脆決定自己做建材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