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離子接地棒的使用策略點擊數(shù):【 】 編輯者:【admin】 更新日期:【2014-11-18 14:47】電解離子接地棒在使用時要注意將安裝完的離子接地棒電極用裸銅纜連接起來,形成主環(huán),其連接點用放熱焊接,鉆孔不宜大于155mm,以免填充劑填充不足;蓋防護帽時注意棒上的通氣孔不得被泥土或填充劑堵塞,帽上通氣孔在回填土之上,不得堵塞。引出線宜采用95mm2多股銅線,引出線與接地極采用放熱焊接進行連接;當一套接地極達不到地阻要求時,可用二套或幾套并聯(lián)使用,棒與棒之間的間隔不宜小于5m。使用時首先,要在選好施工場地鉆出ф155mmX3155mm垂直地面的孔洞;其次,在容積大于150L的容器內放入50千克淡水,加入引發(fā)劑,攪拌至全部溶解,加入增效離子填充劑,攪拌至糊狀,配好填充劑;再次,拆開接地極兩端密封膠帶,將按照1:4配制好的填充劑填入孔洞底部地極植入孔洞中,接地極頂部與地平面平行;接地引出線,將其余填充劑填在接地極周圍至接地極頂端100mm時止,植入接地極,蓋上防護帽,測量接地電阻,用土壤填蓋防護帽周圍,帽頂高出地面100mm才行。 使用電解離子接地棒要講究策略這樣才能不費時費力的做好工作。此信息來源于雷杰安防雷官方網(wǎng)站:bjflcl/index.html
相關建材詞條解釋:
接地
接地是為保證電工設備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種用電安全措施,通過金屬導線與接地裝置連接來實現(xiàn),常用的有保護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屏蔽接地、防靜電接地等。接地裝置將電工設備和其他生產設備上可能產生的漏電流、靜電荷以及雷電電流等引入地下,從而避免人身觸電和可能發(fā)生的火災、爆炸等事故。
填充
tián chōng
離子
在化學變化中,原子或原子團得失電子后形成的帶電微粒稱作離子。帶正電的稱為陽離子,帶負電的稱為陰離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帶正電荷,繞核運動的電子則帶相反的負電荷。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與核外電子數(shù)相等,因此原子顯電中性。如果原子從外獲得的能量超過某個殼層電子的結合能,那么這個電子就可脫離原子的束縛成為自由電子。一般最外層電子數(shù)小于4的原子、或半徑較大的原子,較易失去電子(一般為金屬元素,如:鉀K,鈣Ca等)趨向達到相對穩(wěn)定結構;而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少于4的原子(一般為非金屬元素,如:硼B(yǎng),碳C等)則較易獲得電子趨向達到相對穩(wěn)定結構。當原子的最外層電子軌道達到飽和狀態(tài)(第一周期元素2個電子、第二第三周期元素8個電子)時,性質最穩(wěn)定,一般為稀有氣體(氦除外,最外層有2個電子,性質也很穩(wěn)定)。原子核外第一層不能超過2個電子,其余每層最多排2n2(n為電子層數(shù))個,最外層最多只能排8個。如果該原子有n個電子層,則該原子最多有電子[2+8(n-1)]個離子是指原子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個或幾個電子使其達到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個(如第一層是最外層,則為2個,若是氫離子,則沒有外層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這一過程稱為電離。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稱為電離能。在化學反應中,金屬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非金屬原子得到電子,從而使參加反應的原子或原子團帶上電荷。帶電荷的原子叫做離子,帶正電荷的原子叫做陽離子,帶負電荷的原子叫做陰離子。陰、陽離子由于靜電作用而形成不帶電性的化合物。與分子、原子一樣,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如氯化鈉就是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的。